如果你看了昨日凯尔特人与雄鹿的大战,那么你肯定对这个镜头印象深刻:
杰伦-布朗上提,用一个假动作反跑晃过了对手,走下线切入禁区;
波尔津吉斯心领神会,一记击地传球送到;
杰伦-布朗接球起飞,完成了一记大风车炸筐。
这就是凯尔特人非常常见的一个战术:
走后门
floppy 13 backdoor
当时的情况是:
霍勒迪持球过前场,波尔津吉斯从禁区上提接球并顺势去弱侧找后卫,布朗为德里克-怀特掩护,后者借墙去和波神做手递手(假),此时布朗反跑空切,完成战术。
这一切是那么的简单明了,犹如春去秋来这样的自然规律一般···
不能夸了,再夸就太逆天了。
而众所周知的是,从史蒂文斯时期开始,凯尔特人队似乎很喜欢跑backdoor,每一个赛季的球队精彩镜头里,不论是阵地战、半转换还是ATO,你总能看到这个战术的出现。
接下来,就给大家分享几个凯尔特人常用的「后门」战术:
Fastbreak--- Quick Backdoor
这是你凯非常非常非常喜欢的转换中跑backdoor,之前有斯玛特操刀,现在有小白发牌:
在本赛季凯尔特人与尼克斯交手的两场比赛里,杰伦-布朗上演过两次这样的快攻backdoor回合,均是由德里克-怀特送出。
这个跑法纯靠后卫与前锋两人对场上对手回防站位的判断,如果对手退防阵线太靠上,那这两分基本是到手的事了。
对了,在凯尔特人输给黄蜂的比赛里,海沃德就是用这招锁定领先的。
ATO--- Indy Rip Backdoor 也叫(back screen backdoor)
那说起戈登-海沃德——这个与「back screen」系列战术不分家的名字,在其效力于凯尔特人的时光里,他与丹尼尔-泰斯的互帮互助也是一大风景,这个back screen backdoor战术,也是经常由他完成执行。
仅从这张图看,大致似乎与头一个战术没差,但其实,该战术的细节是:
「依靠阵地走位先迷惑对手,将最终的战术终结人藏起来」
让我们重新看一次完整的起手式:
这个ATO回合发生在16-17赛季凯尔特人与公牛的东部首轮G2,由藏匿于底角的布拉德利完成进攻。
首先,这个战术的起手式是「Indy Rip」:
在阵地落位后,后卫先与大个子在弧顶手递手交球,霍福德由于有一定的射程和出球能力,所以将罗宾-洛佩兹的防守位置从内线调出;
四号位则在罚球线为交球的后卫做掩护(back screen),后者切入禁区——如果此时出机会,弧顶的发牌员也可以选择将球直接丢进去。
此时,战术就会变成下图的效果:
回到公牛这场比赛,隆多判断了此时罗齐尔的走位,阻断了战术的发生,但这时,由于凯尔特人的两个大个子已经将内线的空间腾出,于是霍福德选择交球给奥利尼克,后者去和藏的最深的、本身一动不动的底角球员做联系;
此时,布拉德利反跑空切,奥利尼克送球,前者完成终结。
起手式看完了,但这个战术在进行到「奥利尼克-布拉德利」时,弱侧依然会有后续动作,比如:
斯玛特这个隐隐约约的给欧文的掩护···
或者直接让开底角给切入人落位,变成一次「Everyone touch」···
当然,你还可以让切入人给弱侧底角的球员做背掩护,让整个战术变成「Indy Rip fist」···
这种变式咱就不在这里过多赘述了。
DHO Swing Pop Backdoor
一套主动将自己藏起来的溜门战术。
战术主体为:
将要完成此终结手段的球员藏匿底角(图里为欧文),让对手以为这个回合的他没有威胁(你可以看到图里的欧文演的非常像是这回合不准备动了),最后战术性回头打成backdoor。
大致走位:
最终的终结人与锋线摇摆人完成手递手后换位,终结手沉底,摇摆人持球上提等待接应人挂出;
禁区附近的球员移至弱侧底角,腾空禁区;
弱侧球员挂高位掩护先弹出接球,并与掩护人再度发起,掩护人完成掩护后pop(弹出接球),假意2v2;
此时,摇摆人无球切入油漆区,带走同侧高位的协防手,再一次腾出篮下空间;
最终,终结手完成Backdoor,接球完成得分。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战术是基友龙DHO Swing STS战术的阉割版,原型长这样,不知道你能不能看出不同的地方:
Spread Backdoor Comeback
( 素材来自 Youtube:Adam Spinella )
我们熟知的backdoor战术基本都是希望终结人能在一个「被忽略」的状况下,得到直接冲筐换取一个轻松两分的机会。
但其实还有一种会折返的backdoor战术,主打一个出其不意——利用球员的速度和灵活性,进行反向切出,完成C&S——比如,这次给布拉德利执行的战术。
布拉德利先往油漆区切入,随后突然掉头,与刚做完手递手的大卫-李完成掩护切出接球,然后执行接球投篮。
超级老熟人---Horns Backdoor
牛角起手+掩护下顺+底角空切···
看图就完事了,你一定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