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育精神文化的比较 从整体上说,中国古代文化是追求静态美的文化,西方传统文化是动态文化.这就决定了中西方体育形态和体育价值观的实质性差异.在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中,不论是儒家还是道家、佛家,对人的存在注重的是人的内在气质、品格、精神修养,而把人的身体视为“寓精神、气质之舍”,表现人的内在品格的,这就使中国传统的体育价值观透射出十分明显的重人格倾向.中国传统体育坚持天人合一的生命观,强调和谐的运动观.其显著特点之一就是通过身体锻炼以外达内、由表及里、由形而下的身体有形活动来促进形而上的无形精神的升华.体育的作用往往以养护生命、祛病、防病和延年益寿为主,注重保健和健康长寿.作为西方体育文化的典型代表,古希腊的体育精神文化和中国传统体育精神文化大相径庭.主导古希腊人的哲学观是天人相对、天人有别;人生观是求价值、谋进取、趋极端.尽管他们也认为身体美和精神美应该相衬,但强调的是两者的和谐与统一.古希腊人心目中的理想人物是血统好、发育好、比例匀称、身手矫健、擅长各种运动的人.由此,他们更注重把体育的价值直接指向对人体的塑造和培养上.
二,体育行为制度的比较 由于体育文化精神层面中的体育思想、价值观等占主导的作用,中西体育行为制度文化也是大不相同的,主要是表现在人们对体育运动手段和方法的认识上,体现在体育行为和体育生活中.中国传统体育以养生为主,尤其注重“养”.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认为,认识自然的一部分,人体通过与自然的交换,就能排除浊气,汲取真气,决定人健康长寿的根本原因在内不在外.所以,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目标是修身、养性.它强调整体效果和直观感受,强调意念的作用和内部修炼.对动作的把握靠直观顿悟,动作简单,但内涵深刻,讲究动作的神韵.身体运动注重体内“运气”,外形的肢体活动多为徐缓动作,并要动静结合,具有较强的仿生性.中国传统体育文化重人格的价值取向,使得中国古代对竞技性的身体运动不太重视,竞技性比赛极为受限.源于战争连绵不断的古希腊、古罗马的西方竞技体育,最初就是展示城邦实力的“邦际语言”,是比试体力、智力、经济能力和展现城邦精神的重要舞台.显然这种体育文化大力提倡竞争,提倡超越,其活动是在相互较量、相互比较的过程中完成的.由其主导的体育行为是激烈的抗战、努力拼搏、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强调运动肌肉的健美,体格强壮,注重人体外形的肢体活动;提倡对人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等身体素质的联系;讲究应用力学、解剖学、生理学原理进行科学训练.
三,体育物质文化的比较 由于体育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通过人们的体育实践在物质产品上的体现,与体育行为制度文化密切相关,因此中西方体育文化在精神层面和行为层面上的差异必然会导致体育文化的不同演进和发展历程.中国传统体育精神文化占主导地位的是重人格的体育价值观,相应的体育行为是以个体活动为主,活动形式以徒手为多,而对抗激烈的、竞争性较强的、集体性的和活动中身体接触较多的项目较少,这就使得体育专用的场地、设施、器材等体育物质文化建设,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发展极为缓慢.一切活动必须以伦理到的标准为前提,统一在和谐的氛围中的观念,对中国古代体育物质文化的影响随处可见.西方的体育物质文化建设,在公元前776年,第一届古代奥运会开始就初见端倪.圣地奥林匹亚是古代奥运会诞生地和永久性举办地,在那有一座大竞技场,古代奥运会除赛马、赛车外,几乎所有竞技项目都在此举行.而且在各种美术作品中,可知在西方古代很早就有了体育运动的专用器械和装备.奥运会场地、设施的规范和发展,是西方体育物质文化高度发展的标志,也是西方现代体育得以在世界广泛传播,并成为世界体育的主流的重要原因之一.综上可知,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从古至今比较,存在巨大的差异.不过,不能以这种差异来简单判断其本身的孰优孰劣.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国际体育交流的日益频繁,人们对不同民族和地区的体育文化的认识也将越来越深刻.中西方体育文化必然依据各自的发展规律,在各自的发展轨道上继续前行,取长补短,共同繁荣.
体育课,是授予学生体育运动的知识、技术、技能,增强他们的体质,发展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教育课.学校体育活动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全面发展的需要,对培养祖国“四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和锻炼,孩子得益是很大的.
第一,长期体育课的学习和自觉练习,能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增强体质和发展智力两者密不可分,良好的身体条件是进行智力活动的物质基础,体质增强了,就能精力充沛地学习,有效地掌握科学知识.
第二,体育课的学习,能使脑力活动与体力活动交替进行,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从而有利于消除大脑的疲劳和提高其他学科的学习效率.
第三,体育课的学习,能更好地掌握体育卫生基本知识、科学锻炼身体的技能和方法,使孩子终身受益.
第四,体育课的学习,能使孩子在思想品德方面受到良好教育.具备为祖国、为社会锻炼身体的社会责任感和群体意识,增强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形成经常锻炼身体的兴趣与习惯,锻炼出勇敢顽强、朝气蓬勃、艰苦奋斗的精神.
第五,体育课主要是在体育场进行学习和练习,能使孩子直接受到春、夏、秋、冬,阳光、风、雨等各种自然因素的磨练,能有效地提高孩子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 但是,有的孩子在学校体育课的学习中表现并不积极认真,有的怕苦怕累,活动中躲躲闪闪;我们应让孩子们知道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的四个具体作用:
一、体育锻炼能使人体运动系统健全
人体运动系统生长发育的完善程度,是决定人的体格壮实健美、运动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经过体育课学习,养成体育锻炼习惯,能促进骨骼的生长,使骨横径变粗,骨密质变厚,骨的质量提高.能使肌纤维变粗,肌肉横断面积增大,从而使力量、速度、耐久力以及关节的灵活性增强.在同龄人中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孩子比不锻炼的孩子要高两厘米.
二、体育锻炼能提高循环系统的功能
人体通过循环系统,向全身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促进身体的发展和维持生命的活力.经常锻炼的孩子和不爱活动的孩子对比,在安静时,前者的心率一般每分钟65次左石,后者心率一般每分钟75次左右.进行同一种等量活动后,恢复安静时心率情况所需的时间是:前者一般需2~3分钟,后者需要4~5分钟.这说明,体育锻炼可增强心脏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三、体育锻炼能提高呼吸系统的功能
体育运动时,呼吸系统加速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特别是经常参加剧烈活动的孩子,肺活量能增大,呼吸的节奏和效果明显提高.
四、体育锻炼能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
体育活动既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又能使神经系统得到锻炼,能提高神经功能的强度、均衡性、灵活性和耐久力,使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合理交替,缓解神经系统的过度紧张.同时可以消除疲劳,清醒头脑,活跃思维.
E智网为您解答,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体身心的发展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个专门的科学领域。体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体育的广义概念(亦称体育运动)。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它是社会总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受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制约,并为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服务。 2.体育的狭义概念(亦称体育教育)。是一个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是对人体进行培育和塑造的过程;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一个重要方面。 3.竞技运动亦称“竞技体育”。指为了战胜对手,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个人、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及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所进行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和竞赛。含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两种形式。特点是: 1)充分调动和发挥运动员的体力、智力、心理等方面的潜力; 2)激烈的对抗性和竞赛性; 3)参加者有充沛的体力和高超的技艺; 4)按照统一的规则竞赛,具有国际性,成绩具有公认性; 5)娱乐性。当今世界所开展的竞技运动项目是社会历史的产物。远在公元前700多年的古希腊时代,就出现了赛跑、投掷、角力等项目,发展至今已有数百种之多。普遍开展的项目有田径、体操、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举重、游泳、自行车等。各国、各地区还有自己特殊的民族传统项目,如中华武术,东南亚地区的藤球、卡巴迪等。其发展与国家、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密切相关。 4.娱乐体育是指在余暇时间或特定时间所进行的一种以娱悦身心为目的的体育活动。具有业余性、消遣性、文娱性等特点。内容一般有球类游戏、活动性游戏、旅游、棋类以及传统民族体育活动等。按活动的组织可分为个人的、家庭的和集体的;按活动条件可分为室内的、室外的;按竞争性可分为竞赛性的和非竞赛性的;按经营可分为商业性的和非商业性的;按参加活动的可分为观赏性活动和运动性活动。开展娱乐性体育活动,有益于身心健康,陶冶情操,培养高尚品格。 5.大众体育亦称“社会体育”、“群众体育”。是为了娱乐身心,增强体质,防治疾病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在社会上广泛开展的体育活动的总称。包括职工体育、农民体育、社区体育、老年人体育、妇女体育、伤残人体育等。主要形式有锻炼小组、运动队、辅导站、体育之家、体育活动中心、体育俱乐部、棋社,以及个人自由体育锻炼等。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应遵循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和业余、自愿、小型、多样、文明的原则。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是发挥体育的社会功能,提高民族素质和完成体育任务的重要途径。 6.医疗体育指运用体育手段治疗某些疾病与创伤,恢复和改善机体功能的一种医疗方法。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其特点有: 1)是一种主动疗法,要求思者主动参加治疗过程,通过锻炼治疗疾病; 2)是一种全身治疗,通过神经、神经反射机制改善全身机能,达到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的目的; 3)是一种自然疗法,利用人类固有的自然功能(运动)作为治疗手段,一般不受时间、地点、设备条件的限制。通常采用医疗体操、慢跑、散步、自行车、气功、太极拳和特制的运动器械(如拉力器、自动跑台等),以及日光浴、空气浴、水浴等为治疗手段。宜因人而异、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并配合药物或手术治疗和心理疏导。二干多年前已用“导引”、“养生”作为防治疾病的手段,后又不断发展与提高,成为中国运动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7.体育的本质。是指体育所固有的根本特性,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身体教育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 8.体育的本质特点。就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发展服务。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受一定的政治、经济制约,并为一定的政治、经济服务。体育具有自然的和社会的两重属性。自然属性如体育的方法、手段等;社会属性如体育的思想、制度等。
大家都知道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对身心健康都有帮助,还能磨练意志,促进学习。可是很多大学生对体育锻炼一点都不积极,是哪些因素的影响呢?下面说说自己的体会。一、体育锻炼的有利因素1.因为爱好而锻炼身体比如说我喜欢打篮球,每次叫我去打篮球都会去。我们班有31个男生,找出6个去3V3打篮球都有点困难。总是要花力气拖两个去。看来我还是特别喜欢打篮球的,就算游戏输了,装备爆了,我都不会管的,打篮球要紧。机会不多啊!2.因为同学的影响而跑步大学时候,我和几个同学经常一起上课,一起去图书馆,一起吃饭。有的时候,图书馆回来,路过操场就想去跑几圈。几个人就开始跑起来,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大家都觉得很有意义,身心都舒服很多。我还没有过一个人独自跑步的经历,都是同学和自身的影响而锻炼身体的。3.因为体育课而锻炼大学里的体育课是要考试的,如果不好好学还是容易挂的,当然身体素质好的不在话下。最重要的是安排这样的课程就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大一到大三都是有体育课的,每个学期选修一个门类。以上是我在大学里主要的体育锻炼,下面说说哪些因素影响我不去体育锻炼。二、体育锻炼的不利因素1.学业任务的影响说这个大家觉得很牵强,觉得大学生自由时间很多,不过确实影响体育锻炼。我们大一是要上晚自习,大学里周末经常要做实验。最关键是考试。每次考试前一周都没有时间锻炼了,印象最深的就是四、六级考试,不得不放弃打篮球而努力学习英语。那些即将考研的学生,每天学得很晚,宿舍只是睡觉的地方。很少见到去锻炼身体的。2.游戏的影响大学比较自由,很多学生都会玩游戏。然而游戏不是很好的休闲放松的娱乐,特别容易沉迷其中。地下城勇士,三国杀,征途,CS,四国军棋等等游戏都花费太多的时间,不仅影响体育锻炼,甚至严重影响学习,导致挂科。我们班玩游戏挂科的学生很多,还有因为玩游戏退学和留级的。3.身体好意识淡泊大学生很年轻,身体不错,没有感觉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于是体育锻炼的意识不够强烈,再加上从小就缺乏体育锻炼。每天都在为升学考试努力学习。到了大学,自然不会把体育锻炼作为重要的事情。我认为体育锻炼对生活、对学习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体育锻炼身心更健康,精力更充沛,激发生活、学习热情。大学生应该放下手机和电脑,多去运动场。以上是个人经验和见解,觉得有道理,请随手关注,谢谢!
体育老师是“痛并快乐着”的职业。一、体育老师有“三痛”1.肉体的“痛”。体育老师基本都是体育学院毕业的或者对体育特别热爱的。考取体育学院没有大量的训练可能性不大,进行体育训练难免会给自己带来伤痛,如:肌肉拉伤、半月板损伤、骨折等,有些伤痛甚至伴随终生,此为一“痛”。2.外形的“痛”。从事过体育训练的人,退役或工作后很难继续坚持训练,身体也随着训练的减少逐渐的“发福”,很多专业运动员退役后也是如此,跟以往的体型对比完全换了个人一样,此为“二痛”。3.心理的“痛”。现在,学校、家长注重的是成绩,体育课的“小三科”地位在国家的三令五申和各种制度之下,有了一些改观,但是实际当中体育老师经常“被”生病,此为“三痛”。二、体育老师有“三乐”1.身体的“乐”。“大汗淋漓,汗如雨下”,运动中的“欲仙欲死”与运动后满身的疲惫之乐,都体验过吧!2.心理的“乐”。看着领奖台上的弟子们领奖,估计没人能比体育老师更“乐”。3.职场上的“乐”。尽管位处“小三科”,尽管常常“被”生病,但是体育老师的职场指路确实比任何一科教师都顺利,80%的体育老师很早就是中层,其中升为副校长的居多,升为正职的也不少。总之,体育老师还是大有可为的,毕竟挫折受的多,心理承受能力强,性格乐观积极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