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有人回答
李勇鸿收购Ac米兰和张近东收购国际米兰完全两码事。后者是中国有名的富豪,苏宁集团根基牢固,进入体育领域也不是心血来潮,在国内早已接盘舜天俱乐部,在体育赛事版权等领域也是大刀阔斧推进,旗下包括PpTv、投资著名足球社区品牌懂球帝等。球迷可以清楚的看到苏宁集团打造体育版图的意图和决心,其收购国际米兰的过程可谓快刀斩乱麻,资金一早备好,入股之后尽快整改董事会,从莫拉蒂和托希尔手中拿下国米的绝对控制权。这两年,苏宁在国米的大手笔投入已经可以看到,在意大利经济萎靡、国米远离欧冠的年代,苏宁的资金为亚平宁注入了希望,国米这两年也很明显的从托希尔时代的混乱不堪中走了出来。再看李勇鸿的收购进程,拖拖拉拉长达两年,几经周折才最后一刻把钱凑上。而且李勇鸿本人财力有限,通过成立个罗森内里基金公司运作收购事宜,收购Ac米兰是个集资行为,资金具体来路不明。而且这类基金的投资者众口难调,绝大多数对回报是有明确要求的,你很难指望Ac米兰今后稳步实现宏伟计划。恐怕第一步就是要勒紧裤腰带,节约开支以追求账务上的平衡,进而寻求盈利返哺股东。Ac米兰的未来?参考一下曼联俱乐部被格雷泽收购之后的命运吧,因为大量借贷资金,曼联不得不把大部分利润用来偿债,转会市场捉襟见肘,若不是靠弗格森爵士续命,早就一命呜呼。这还是曼联这种造血能力超强的俱乐部,能够迅速填补上资金缺口,而Ac米兰呢?意甲可不是英超,Ac米兰的还贷之路还很长,Ac米兰最大可能就是走上托希尔时期的国际米兰路,让人看不到希望。希望李勇鸿他们把Ac米兰账面拾掇干净,能吸引真正的战略投资者吧,这样李勇鸿赚一笔就赚了,Ac米兰这个百年老店不至于毁掉。
AC米兰的中资时代正式宣告终结,曾经被米兰球迷亲切称为李哥的李勇鸿由于未能如期支付欠款,而结束了自己的米兰生涯。经历了一年的大起大落,曾经号称人狠话不多的李哥,为什么会失败呢?我认为原因有三点。1.打肿脸充胖子从李勇鸿与米兰传出新闻,网上就有不少球迷对这个“投机商人”产生了疑问,随后又有不少媒体爆料出“李哥”的黑历史。而且在收购米兰的过程中,李勇鸿多次资金断流,这让不少人担心李哥的资金实力。但在一波三折之后,李勇鸿还是通过少许贷款弥补资金漏洞而成功收购了米兰,随后“李哥”与米兰迎来了蜜月期。在这短暂的蜜月期中,李勇鸿拿出将近1.5亿(加上卖人的5000W),为米兰买来了一批当打之年的球员,可谓是为这个传统的意甲豪门更换了首发名单。但是李勇鸿的后续投入明显不足:对于米兰的债务,李勇鸿没有选择用现金直接弥补,而是在接手不久之后便发行了1.23亿的欧债券,可谓拆东墙补西墙;而且李勇鸿所选择的贷款,利率都很高,有的甚至达到了14%!而李勇鸿对于埃利奥特基金的债务总是一拖再拖,曾经因为1000W而拖欠了基金公司半个月之久。可见,李勇鸿在大手笔收购米兰并注资买人之后,现金流已经枯竭。2. 盲目引援留下祸患资金不足却大手笔引援,李勇鸿的做法明显是想豪赌一把。只有让米兰的战绩快速提高,他才能从米兰的增值中获利。但是结果显而易见,没有建队思路的米兰在去年夏天的抢劫式转会中,并没有使球队实力获得提高,反倒是进一步让俱乐部冗员严重,大批实力不济的球员却拿着高额工资(米兰工资是意甲第三)。如果米兰挺近了欧冠,那么及价值倍增的俱乐部可以让李勇鸿贷到更多的钱,让米兰下一步有更好的发展,可惜引援的失败直接导致米兰的战绩不佳,没有后续资金的李哥把自己逼上了绝路。3. 没有长期投资计划李勇鸿将俱乐部的部分资产抵押给对冲基金来购买俱乐部,这样的做法很像当年的曼联老板——格雷泽。但是,曼联在弗格森爵士的带领下成功走了出来,成为了世界上商业价值最高的俱乐部之一,而米兰却没有如期进入欧冠,甚至还被禁止参加欧战两年。很明显,李勇鸿并没有对米兰进不了欧冠的结果制定后续计划,这就导致了他的资金断流又贷不到钱,最终失去了米兰的所有权。4,总结足球的不确定性,终归不是投机者能玩的转的。而米兰被埃利奥特基金接收后,即将进入新的时代。但是作为对冲基金公司,埃利奥特并没有长期运营米兰的计划,而是赶紧找到下一个接盘人,愿下一任米兰老板能够真心的为球队付出吧
时间太久了具体数字不一定准确,但是我可以告诉你实际金额差的并不多苏宁买国米是2.7亿欧元买70%股份,还有30%在托希尔手里,也就是100%的股份折价大概是3.8亿欧元,但是要注意苏宁买这70%股是要承接国米大要3亿欧的债务,所以加在一起是6.8亿,将近7亿欧。社会李哥开始买AC米兰总价是7.4亿欧元99%。所以基本差不多,而且社会李哥一直拖来拖去几度延迟交易,价格高一点也正常。结论就是并没有差很多噢,对于两个豪门来说7亿欧可以算是白菜价了,没办法,谁让意大利的经济不景气呢
国米目前市值9-10亿欧元之间,这也是去年沙特财团求购国米开出的收购价格。但因为小张要价12亿,加上当时新球场申请被搁置,导致沙特财团宣布放弃收购。其实苏宁在国米身上花了远远不止2.7亿欧元,这仅仅是当初购买国米69%的股权所支出的费用,2019年收购剩余31%股份时又花了1.5亿欧元。也就是说,张家为持有国米全部股份花费了4.2亿欧元。在收购国米之后,张家几年时间直接或间接的先后注资超过2亿欧元帮助国米用于转会市场以及球队运营。这说明苏宁或张家对国米的净投资超过了6亿欧元。但是即使10亿卖掉国米,张家也赚不到什么钱。因为苏宁接手时,国米就已经有了3.5亿欧元的债务,这些欠款是小张在任期间施展乾坤大挪移拆东墙补西墙填上的。而拆东墙补西墙的过程中,小张不仅是通过国米俱乐部本身借款,也通过个人名下公司进行了部分借贷帮助国米偿还债务,这家公司就是收购国米剩余股份时的一家香港公司,这公司是小张个人名下的。所以借款给国米的橡树资本就冻结了这家香港公司的部分财产和资金,金额大概2亿欧元。如果国米不能如期偿还债务,这家香港公司持有的国米31%的股权就会被橡树资本吃掉。那么新东家就不能实现100%收购国米,价格自然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截止目前,张家10亿以内卖国米是赚不到什么钱的,甚至可能会赔钱,所以小张要价12亿,一方面是希望能有些赚头,另一方面也是觉得只有舍得多花钱的老板才舍得给国米多投资,这样张家撤资之后才能名利双收,否则赔钱还被要骂。
这个是有嫌疑的,不然国家是不会发声干预的,这个大概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企业层面、国家层面、国际层面。一、企业层面1、从企业老板的心态来讲,第一个肯定是有利可图,才会选择的。2、第一个利是可以用较低的国内融资成本去获取国外的产业投资。3、第二个利是将自己的企业往国际化上面靠,扩大自己的企业影响力,可以挣脱国内监管,让自己拥有更大的自主权。4、通过并购海外资产形成话题炒作,利用A股市场的估值溢价实施短期变现。从国家层面来讲:1、这几年,多个部门已经分别就海外并购做出表态,海外并购已经受到严格的监管。2、国家是出于整体利益点出发的,考虑此种做法有金融风险,才会出面干预的。3、民企的海外投资有很多并没有跟监管层有很好的沟通,导致上层会有质疑。从国际层面来讲:1、作为外国当然非常希望这种热钱来投资。2、认为中国企业人傻钱多。3、游戏规则相对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