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战和二战,为什么意大利都是战胜国
- 德国在二战时期为什么想一口气吞并整个欧洲,而不是学秦朝远交近攻慢慢吞并呢
- 二战时期,德国、日本、意大利为什么叫轴心国
- 一战意大利把德国坑惨还让德国输了,二战为何还选意大利结盟
相关球队 | ||
意大利军队在两次世界大战都非常奇葩、浪漫,先和德国阵营混在一起,然后又反过来反对德国,所以意大利一二战都站在胜利者一边。一战开始的时候,意大利与德国、奥匈帝国同属盟国阵营,这就是当时的“三国阵营”。实际上一战的时候德国没有对意大利抱有什么希望,意大利当时的态度是保持中立,只保卫自己国家不受侵犯。可是当时意大利和奥匈帝国有边界争端,德国怕意大利会在战争中对奥匈帝国动手,于是就劝说奥匈帝国在和意大利在双方争议领土上让步。可是意大利却属于墙头草,表面上和奥匈帝国谈判,背地里却和当时协约国暗通款曲。当时意大利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就是和奥匈帝国费劲唇舌得来那么点土地,还不如乘机帮协约国打败奥匈帝国,日后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对奥匈帝国进行瓜分。1915年4月在得到协约关于瓜分奥匈帝国承诺后,就和协约国秘密签署伦敦条约,加入协约国一方,向德国开战,坑惨队友,最后意大利却成了一战胜利国。1931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在制定战争计划时,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权决定吞并大部分非洲和中东领土,把它们纳入意大利殖民地。可是意大利军队却没有墨索里尼那么大的野心,军队司令给出的原因是意大利没有那么多坦克、装甲车和飞机,所以意大利如果这么做无疑是自杀。有鉴于此,墨索里尼采取一战时的见风使舵政策,先看看德国入侵法国的成果如何,意大利再决定是否否参与战争。由于德国以闪击战打败法国,墨索里尼一看有油水,就决定对法宣战。1940年,英国皇家海军突然向意大利发起攻击,意大利的海军战舰被打残,但对意大利整体实力没有太大伤害。1941年12月,意大利潜水员放置炸弹成功击沉英国两艘战舰。1942年,意大利海军又给英国护航编队以重创,使英国海军多艘舰船沉没。后来盟军海军大反攻,使意大利海军优势受到削弱。1943年,意大利政府和人民不再支持墨索里尼,意大利军队在战争中的表现,也让世界大跌眼镜。墨索里尼被国王夺去权力,法西斯成员也投票废除墨索里尼的领袖地位。最后墨索里尼总理职务也被剥夺,墨索里尼被逮捕。意大利政府随后签署停战协议,又参加了同盟国的对抗纳粹德国的战争。就这样意大利在一二战中,都是属于墙头草的存在,坑惨队友,自己却落得清闲的战胜国地位,充满着超级浪漫传奇色彩。
首先,远交近攻政策的实行,重要的是要其他国家配合。但是时代不同了。近代以后国际秩序已经形成,对于一个文明国家的吞并行为是对国际秩序的大破坏,必然会引起其他国家的反弹。如果说德国吞并奥地利和苏台德地区还有德意志民族占多数这个理由的话,对捷克的肢解就无法被国际社会接受了。英法在捷克被肢解之后迅速做出反应,给波兰等国做出保证,一旦德国进攻,立刻就对德宣战,根本不会给德国慢慢吞并的机会。其次,德国的实力也不足以玩远交近攻。秦国能玩远交近攻是因为军事实力强大,其他国家不敢惹秦国。而德国初期在欧洲的军事优势是靠大幅度增加军费来实现的,但是这是以牺牲经济发展来实现的,既不能持久,也不是真的在国力上超过了其他国家。在二战爆发前,德国的工业不仅不如美苏,即使和英法集团比,也是处于劣势。在英法两国对德国的军备扩充开始警惕以后,也迅速增加了军事投入,德国如果不迅速把军事上的优势转化成成果,等英法完成军备,德国就没那么容易击败对方了。第三,德国的穷兵黩武对经济的影响很大,已经影响到了经济的正常运行。在二战爆发前,德国因为对军事投入太多,导致工业的发展和生产出现停顿,对外出口下降,进口增加,外汇储备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地步。如果德国不发动战争,那么德国将无法支付进口所需,德国将面临贸易危机,进而影响到整个经济形式。第四,德国的地位位置也决定了德国无法远交近攻。德国位于欧洲中部,被英国、法国、苏联包围,这种情况下德国想远交也没合适的对象。所以二战前其他国家并没有给德国远交近攻慢慢吞并其他国家的机会,德国自己也不具备继续等待时机的能力。
二战时期,法西斯意大利和纳粹德国在同一经度线上,在欧洲的占领国和参与国以条线这条线的地理位置为中心,称之为轴心国,是一种历史的巧合,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远在东亚的日本,可不在这个地理位置上,却在法西斯轴心国中扮演着重要有的角色。日本早在1931年9月18日发动侵华战争,于1945年8月15日投降,日本的侵略范围很广,战线拉的很长,北面有进攻苏联的远东战役,南到缅甸、新加坡和菲律宾等太平洋岛国。日本在二战期间发动侵略战争最早,结束的最晚,法西斯战争的阴影几乎笼罩着整个亚洲。
谢邀。关于题主所提出的这个问题,之前也曾有读者私信子渊并提出过类似的问题。关于这一点,其实可以从历史渊源、意识形态、国际形势和经济联系四个方面加以理解。关于这四点,且听子渊为君道来。▲一战意大利军队旧照首先是历史遗留问题。法兰克国王路易一世去世时,由于对于三个儿子的领土及权利分配不均,导致三人相互攻伐。最终,三人于公元843年签订《凡尔登条约》将王国一分为三,形成西法兰克王国、中法兰克王国和东法兰克王国,而这三个国家便是法兰西王国、意大利王国和德意志第一帝国的雏形。虽然当初三国分立的初衷是为了保持彼此和平,不过历史上三国统治者总有渴望统一的心愿,彼此之间更是龃龉不断,拿破仑时期法国更是攻陷了意大利,“干翻法国”也因此成为意大利参与两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动机之一。至于德国又一心推崇血统论,想要恢复法兰克的昔日荣光,两个国家因此一拍即合。▲法兰克王国分裂示意图第二,两国在意识形态上高度一致。直到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德国是“血统论”的发源地,其实真正“发明”血统论的人是墨索里尼,当时意大利身为一战战败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时,墨索里尼靠着血统论成功窃权。而在德国,一位充满野心的青年参照这一思路,发动了著名的“啤酒馆暴动”,最后也夺权成功,德国与意大利的国家意识形态达到空前一致。正是这种高度的一致与历史遗留问题,使得意大利成为德国盟友的第一人选。▲墨索里尼旧照第三,德国当时也别无选择。首先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苏联是肯定不会和德国结盟的,而同属“欧洲四强”(欧洲人看不上俄罗斯)的英法两国在嗅到战争气息之时已然心照不宣地抱团取暖,虽然彼此没有公开宣布结盟,但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中的暧昧,在这种情况下德国有两种选择——要么与同属“四强”的意大利结盟,要么就与欧洲小国组成同盟或者远交近攻。▲二战德军旧照不过对德国而言,与小国结盟不符合本国利益。首先,欧洲小国们无法保证能够给德国提供充足的后勤物资,甚至很可能还需要德国救济,反观与意大利结盟,后者不止可以提供物资,整体也算是兵强马壮,虽然其实力不如英法,但好歹也算是欧洲老四。▲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孩童领取救济第四,则是经济方面的联系。英国和法国都是老牌资本主义强国,底蕴比较深厚,意大利和德国则算是后起之秀,属于新兴列强。在经济大萧条席卷全球后,英国和法国尚且可以依靠自我调节和吃老本来度过危机,但德国与意大利显然不具备这样的实力,他们只能另想它法。在这样的背景下,两国产业又高度融合,意大利既需要来自德国的资源,又需要德国市场,因此两国经济联系紧密。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上的联系和融合,也决定了两国在政治及军事上的合作。就这样,两国联手踏上了一条不归路。参考文献:《欧洲通史》《列国志:意大利》
德国球员 | ||
赫克托·莫雷诺 |
杰罗姆·博阿滕 |
鲁迪格 |
马茨·胡梅尔斯 |
霍纳斯·埃克托 |
马里奥·格策 |
托尼·克罗斯 |
帕特里克.赫尔曼 |
卢卡斯·波多尔斯基 |
梅苏特·厄齐尔 |
巴斯蒂安·施魏因施泰格 |
萨米·赫迪拉 |
罗曼·魏登费勒 |
罗伯特.齐勒 |
拉尼·赫迪拉 |
胡梅尔斯 |
马蒂亚斯·金特尔 |
佩塔尔·斯利什科维奇 |
尤利安·德拉克斯勒 |
马里奥·格策 |
基拉姆·瓦罗 |
梅萨特·厄齐尔 | 博阿滕 | 詹姆斯·科林斯 |
塞巴斯蒂安·鲁迪 | 贝恩德·莱诺 | 戈麦斯 |
什科德兰·穆斯塔菲 |
克洛泽 |
因斯 |